为了更好的回顾“十三五”养老服务事业、展望规划“十四五”,前几天,杭州市民政局特别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参观了第三社会福利院,来了一场深入的交流研究会。
快来看看大家都说了啥?
马彦委员:
养老不是单纯政府和社会的事情,更是个人及家庭的责任,除了医养护更要关注心灵慰藉。
杨清委员:
有些距离看似很远,其实很近,老年人的孤独陪伴和护理员问题上,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唐世明委员:
十四五的养老服务展望,应该是数字赋能的养老服务,同时也期待杭州在时间银行有更进一步的探索,期待杭州健康养老与未来社区场景实现紧密结合。
肖鸣委员:
希望进一步加强老年人防骗意识,营造老年生活的良好环境。
王淑翠委员:
时间银行等措施更到位、更普及,促进全社会实现人人“敬老孝老”的氛围。
何艳虹委员:
建议推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更加落地、到位;探索建立子女护理照料假很有必要。
钟玉腾委员:
要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联合多部门培养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来满足养老的需求。
沈建国委员:
要进一步提升护理员的职业地位;要善于应用大数据,将数据集成更多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
林蔚委员:
杭州养老工作还有上升的空间,要善于突破条条框框推动养老服务提升。
陈甜代表:
农村养老服务管理难是一个短板,要进一步加大服务监管力度。
薛滔菁代表:
进一步加大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推进力度,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需要有类似于职业规划的上升空间和通道。
何军代表:
十四五要一鼓作气形成一定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继续推进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服务,从重养老设施建设补助转为重运营补贴,并从顶层设计上鼓励社会化企业创新。
谭晓燕代表:
老人陪伴很重要,要加快时间银行尽快细化、落地。
贺晓卿代表:
杭州养老做得比较到位,十四五关注重点应该为居家养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落实,同时设施和场所的选择要特别关注消防和安全。
王萍教授:
整合区域性政策实现一体化,关注农村养老银龄互助。
董红亚教授:
关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公建民营的规制,居家养老要进一步顺利出台“1+x”政策,提出具体化的幸福养老指标和清单。
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方中勇:
要推动条例落实,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农村养老不均衡等短板,抓住“重要窗口”机遇,为老年人提供含金量更高的服务。
市人大社会建委工委主任王辉:
十四五应从关注“空间”向关注“空间”和“服务内容”转变,从政府兜底服务向撬动市场和政府兜底两轮驱动转变,从大锅饭式服务向精准服务转变,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推动居家和机构融合发展。
奔着“2035年,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愿景,民民对下一个五年做了以下几项规划:
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优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相信当我们老了,不管是去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都是理想的选择。
形成全周期全生态的康养服务,打造整合型康养服务体系,为老人们提供“医疗、养老、护理”全程式的养老新生活。
迭代升级“互联网+养老”,优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得更精准的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撰稿:福利处、养老指导中心
编辑:方沁薇、章琳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