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养老信息网!
[
请登录
]
,新用户?
[
免费注册
]
会员中心
|
养老社区
|
保险查询
|
养老院查询
养老信息网-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
【
设为首页
】
【
意见反馈
】
【
加入收藏
】
【
网站地图
】
【
关于我们
】
【
联系我们
】
文学艺术
老年文化
书画鉴赏
文学创作
悠悠往事
随笔游记
奇闻趣事
幽默搞笑
社区●文化
社区●书画
最新动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艺术
>>
悠悠往事
悠悠往事
●
回忆高中生活
2021-03-2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的高中生活转眼间几乎过去半个世纪了。我就读的高中——弥陀高中。1971年春,弥陀区政府(记忆中好像叫“区公所”)在弥陀小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弥陀高中(学制两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学校定名“太湖...
●
我在《星星》诗刊最早发诗
2021-02-24
我写诗,前20年全是写的古体诗,对杖、押韵、字数一般多,已经养成了写诗的固定模式,很难改变。但诗在发展,必须随着时代和诗的变化而发展,不然就落后,很难写出有影响的诗来。1980年10月,我在省委党校学习时,写了一组古体诗,发到《星星》诗刊,...
●
我写诗的盛期
2021-02-23
我从1958年开始写诗,写的多发表的也多,1981年至2000年,这20年写的诗,在全国各地发表了上百家报刊杂志,发表的重点报刊是《人民日报》《星星》诗刊、《绿风》诗刊《山东文学》杂志等。这个时期是全国写新诗的高潮,发表园地多多,新老诗人都...
●
缅怀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老党员、老村干——方典奇先生
2021-01-13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老党员、老村干方典奇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2019年农历11月30日,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老党员、老村干方典奇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7岁。2019年腊月6日,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党总支、村委会深切悼唁老...
●
我与全国造林模范孙衍和
2020-12-28
那是1956年,我被调到沂山东麓池子村教学,认识比较早的一位老人叫孙衍和。学校在村南,他家住在学校北边,学校没院墙,他出坡干活就从学校走。很快我就听说,他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造林模范。他个子不太高,古铜色脸面,显得挺结实,他每天去河边管理那篇桑...
●
最美年华保家卫国 ——访抗美援朝老兵、北京市安立军休所军休干部林祥铭
2020-11-04
志愿军的背心、茶缸、弹片弹壳、胸章、信纸、慰问袋……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抗美援朝老兵、北京市安立军休所军休干部林祥铭的老伴,拿出家中珍藏的“宝贝”,那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物品。她一一仔细地擦拭、整理着,就像对待传家宝。
●
对付战场上的“特殊敌人” ——访抗美援朝老兵、北京市安立军休所军休干部李玉桢
2020-11-04
85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玉桢坐在阳光里,温和儒雅,娓娓向记者讲述他当年入朝作战时的难忘记忆。不同于其他老战士,李老的讲述里没有过多的炮火烽烟,他故事里的主角竟是老鼠和苍蝇。
●
遐想“文化户”
2020-11-04
文化户,是我县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翻阅报剪,眼前蹦出一篇重要文章《八百八十个文化户——山东临朐见闻》,作者冯恩昌、王文光。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去《大众日报》社文艺部介绍了临朐发展文化户的情况,并要求派人来写。回县不几天,文艺部主要编辑王文...
●
百姓心中的丰碑 ——追忆原辛寨公社党委书记赵传成同志的执政风范
2020-11-03
2020年10月20日上午,一个电话打来:“我是王珉!”奥!一定是在南京的妻侄女吧,正在我疑惑间,电话里接着又传来:“我是赵传成的女儿啊!”
●
聆听太湖弥陀镇抗美援朝志愿军老爷爷讲述峥嵘岁月
2020-10-25
“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很高兴,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抗美援朝老兵的关怀。”10月22日,石吉荣老爷爷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
●
出书与赠书感悟
2020-10-22
在我出版的第22本专著《山水田园小曲》,印刷厂交付与我时,我在出书这件事上,思想有些震动,觉得一个走出农家门庭的孩子,成长为诗人作家,竟然自费出版了这么多书籍。从事一生文学创作的我,总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年高85岁的...
●
我是怎样做伯乐的?
2020-10-19
人的一生,只要干事业,就需要伯乐。伯乐是老师,是师傅,是助人为乐的人,不拜伯乐就学不到谋生本领,就不能成为某行业的名家。我的一生,特别是在新闻与文学创作上,拜过许多伯乐,他们帮了我的大忙,引导我走上了人生正确奋斗目标。在漫长岁月中,在自己拜...
●
太湖弥陀镇: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2020-10-10
10月3日,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通过视频方式采访了抗美援朝老兵------石吉荣老人。石吉荣老人,现年90岁,太湖县弥陀镇界岭村花屋组人。
●
太湖弥陀吴周明老先生:音容永逝 诗作长存
2020-10-03
“退而不休写对作诗寻乐趣,老有所学读书看报养天年。”这是太湖县弥陀镇安乐村退休教师吴周明老先生当年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得年逾八旬的他,耳聪目明、才思敏捷;他,关心时事,学而不厌;他,擅长诗词,讴歌生活。近30年的退休生活充满诗意。吴老的作...
●
中共党员、太湖县弥陀镇退休教师郭长侯先生:虽死犹生 精神不朽
2020-09-27
“郭长侯先生离开我们7年了。他,虽死犹生,精神不朽。”太湖县弥陀镇许多人每谈起郭长侯先生,总是这么深情地说。郭长侯同志,生于1944年9月,弥陀镇弥陀村(原虎场村)人,高小文化,三岁丧父,与母相依为命。从小家境贫寒,居住的一间半土屋都是从别...
●
散忆聊城诗会
2020-09-23
1988年,儿子在齐鲁晚报工作时,5月份我和老伴去他家住了一个时间。接到通知,要我去聊城参加诗会,我非常高兴,5月2日从济南火车站坐火车,两国多小时便到达了聊城市会议宾馆,受到聊城文联张维方主席和姜建国诗友,热情接待。会议开了四天,开幕式上...
●
我家是怎样变为书香型的
2020-09-22
在故乡尧洼村,我家老辈里没个识字的,是典型的文盲家庭。到了我这一辈,家乡解放,穷人翻身,爷爷意识到不识字是苦衷,大力支持我走读书求学的路子。他勤俭持家,以劳动求家庭富裕,供我上了小学、上完小,又上了中学,直至毕业当了教员。在十几人的大家庭中...
●
太湖弥陀余传高先生:不朽的老人
2020-09-17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余传高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余传高同志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高尚品质和宝贵精神不朽,他老人家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当年,太湖县弥陀镇人大主席柯裕海同志代...
●
老爸轶事
2020-09-14
老爸活到90高龄,最后没得什么大病就去世了。他的晚年生活,一直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走路脚底轻巧巧,一点不吃力。从背影看,他不像年迈老翁,倒如潇洒壮实的青年汉子。村里人和家中晚辈拉起来,还有一件件鲜为人知的轶事呢。
●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许瑞昌恩师人生纪实
2020-09-09
50多年前,即1970年早春的一天,我所在的小山村,更确切的说,我所在的生产队,来了一位公社干部。他约摸30来岁,身材高高大大,玉树临风;脸庞白白净净,含笑微微。
●
我心中的齐鲁晚报
2020-09-07
齐鲁晚报创刊于1988年1月1日,当时我还在宣传部工作,分管新闻报道。我与贵报有着很深的情缘,一是我很爱这张报纸,它属于生活方面的报纸,对我和通讯员的写作非常有利,它的文艺副刊青未了,还有一些生活版面,很适合我投稿,是我发表作品的重要园地:...
●
创作要有攀高点
2020-08-28
一个人,从事文学创作,确定一辈子的追求后,就要定下奋斗的攀高点。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达到的目标。我在中学求学时,受到作家名人的影响,下决心从事一辈子文学创作,毕业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坚持写作,永远不停顿,活到老,写作到老。长大成人后,立志...
●
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2020-08-26
我今年85岁了,身体尚好。走路顺当,说话清楚,记忆力强,能够继续发挥文艺创作爱好,做到天天写诗文,并能在电脑上打字,发送稿件,看新闻,坚持一天写一组诗,或一篇散文。进入80高龄以来,5年时间(到年底)能出版八部著作,约200万字.在日常生活...
●
实践冯惟敏创作思想
2020-08-25
我在2016年6月,被评为潍坊市冯惟敏传说非遗传承人。众多研究冯惟敏的文人雅士,我被评上的原因是遵照冯惟敏创作思想,学习他的乡情散曲风格,在冯氏家族作为作家诗人,创作年限长,发表作品多,那时已出版18部诗文选集,有的作品在全国获奖。当上传承...
●
怀念母亲
2020-08-18
们敬爱的母亲生于1930年农历6月27日,病故于1984年农历8月19日。母亲出生于本县北中镇元畈村一个农民家庭。与父亲结合组建家庭后,就一直为这个家庭、为儿女们呕心沥血,操劳不止。
●
难忘的童年
2020-08-10
公社成立正童年,缺衣少穿真寒酸。记事正是学龄前,进入庙院把书念。学校当时太困难,课桌泥墩架木板。凳子从家自己搬,上学没表看蓝天。农民有双天文眼,北斗七星定时间。
●
一个铁道兵老战士“八一”节的回忆
2020-08-02
将要来临的“八一”,是我入伍以来的第50个建军节。作为铁道兵,转战南北,每年所处的条件不一样,过节的氛围也会有所不同。有的热烈一些,有的平淡一些。在我的记忆里,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当属1976年的“八一”节。
●
通讯组与广播站
2020-06-29
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初,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县的新闻报道取得了一定成就。除在县委领导下,县委通讯组做出本身努力外,与广播站的有力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是两个宣传单位,都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喉舌,担负着同样的舆论宣传任务。大方...
●
三位父亲对我的爱
2020-06-22
今早,我女儿陈彦宏对我说:“爸爸,马上就是6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了,而且29日是您63岁生日,也就要到了,我给您什么礼物啊?”啊……,“父亲节”“我的63岁生日”?!这让我回想起了三个父亲对我的爱。一般来讲,每一个男人都有生父、...
●
我心中的齐鲁晚报
2020-06-19
齐鲁晚报创刊于1988年1月1日,当时我还在宣传部工作,分管新闻报道。我与贵报有着很深的情缘,一是我很爱这张报纸,它属于生活方面的报纸,对我和通讯员的写作非常有利,它的文艺副刊青未了,还有一些生活版面,很适合我投稿,是我发表作品的重要园地:...
点击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数据......
1/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周排行
月排行
年排行
01
天津滨海:求是义工赴怡康养护园开展志愿服务
02
山村新景(四首)
03
再谈诗写大主题
04
花儿,请你原谅我
05
父母称谓解
06
为老服务义务修脚,奉献爱心传承真情
07
清明
08
东城新桃花源记
09
明天就是清明节
10
山里花曲(四首)
01
老黄牛 奋斗者|退休不褪色永葆为民初心 ——记浙江省庆元县矛调中心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吴强忠
02
新西兰多元文化荟萃 中华文化一枝独秀
03
文化启迪梦想 爱心孕育希望
04
为建党100年而写: 全国养蚕模范赵兰英
05
春野小诗(三首)
06
生活中的认知症距离我们有多近?
07
丰收在望
08
巫山县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开展文峰笔会活动
09
“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报老人的幸福晚年
10
我一生坚持写小诗
01
老黄牛 奋斗者|退休不褪色永葆为民初心 ——记浙江省庆元县矛调中心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吴强忠
02
交给人类永恒不朽的答卷 ——谈冯恩昌田园诗的创新性
03
【组图】惠灵顿华人青年联合会成功举办迎新年华人社区大联欢活动
04
新西兰多元文化荟萃 中华文化一枝独秀
05
文化启迪梦想 爱心孕育希望
06
吉祥闹元宵 佳节暖人心
07
鄠邑区老体协在全市太极拳比赛中获佳绩
08
2020年惠灵顿东方之声合唱团举办圣诞音乐会【组图】
09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新西兰侨胞歌舞送祝福! 惠灵顿康乐协会庆祝活动纪实
10
浅析王承典的诗与画
最新评论
●
为建党100年而写: 全国养蚕模范赵兰英
●
在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选择
●
谈谈自己对养老的看法
●
中国长寿之乡之广西巴马的健康长寿秘诀
●
【组图】惠灵顿华人青年联合会成功举办迎新年华人社区大联欢活动
●
惠灵顿康乐协会lower hutt 活动站成功举办中国年联欢活动【组图】
●
又闻腊月忙年声(3)
●
老树新花迎新春
●
四季养生之道——春养肝、夏养胃、秋养肺、冬养肾
●
品飨冯恩昌散文之美
最新发表
●
明天就是清明节
●
清明
●
山村新景(四首)
●
风筝遐想(三首)
●
父母称谓解
●
东城新桃花源记
●
花儿,请你原谅我
●
石头小院诗笺(四首)
●
再谈诗写大主题
●
为老服务义务修脚,奉献爱心传承真情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