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想起了麦子
小麦是农家的细粮,是所有五谷杂粮中的“黄冠”。小麦磨成面粉,可做很多美食。蒸馒头、包水饺、烙菜饼、擀面条,加工各种巧食,都离不开面粉。农家也好,宾馆饭店也好,做各种花样的食品,不管用什么样的面粉,做出多么高档的食品,全都来源于小麦。
多少代,多少年,农家一直大面积地种植小麦,一块块一茬茬,春天在坡野显示绿色大海,夏日熟了起伏金色麦浪,有句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因天气关系,小麦熟得快,又需紧急打场,闹的人们日夜奔忙。合作化时期,村稍的大场里,麦垛如金字塔,梳麦的妇女围场操作,麦秸垒起高垛,麦穗堆满场院,打场的石磙绕场转,歇人不歇马,连夜压麦,直到把麦穗压成麦穰除去,借风力突击扬场,堆起金麦粒的山,先发送送公粮的车队,然后分配各户各家。这大丰收的场面让多少农家人,笑逐颜开,忘记劳累,心扉盈满生活的甜美。
我在文学创作中,写过很多小麦的诗。在我的一本《田园诗选》中,收进12首之多,写出了农家麦收的喜悦:
刈麦曲
麦穗的鹅黄
孵化出金色的海洋
收麦机的船儿
从老农喜梦的港湾启航
划破海风的笑声
裁剪大海的金浪
载着沉甸甸的宝塔
泊进农家彩色的希望
那是上世纪1987年,农家收麦运麦的浩大场面,诱我写出一篇散文《金色的端阳》,发表在《河北文学》上,受到读者赞扬。还写过巧做面食的文章多篇,收于多本集子中。我家曾经开过馍馍房,虽全家人吃苦受累,却添补了家庭生活。母亲、妻子、姑姑,负责磨面,晚上打夜班蒸馍,爷爷当师傅,父亲拉风箱,白天挑担儿四乡出售。我能写这样的文章,多亏对小麦熟悉,清美的诗文之韵,全都来自醉人的麦香。
小麦是农家播种、管理、收打的谷物。每一穗,每一粒,都浸透着老农的血汗。它养育着整个人类,强装着一个个国家和民族。我觉得小麦的高贵品德,小麦的浓郁清香,任何谷物都代替不了它。故而,我们一定要把它种得更好,规模更大,收获数量更多,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地址:田园进行曲—— 想起了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