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我写乡情散文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3-11-07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标签: 乡情 散文

我的一生创作,最爱两种体裁,一是诗歌,二是散文。写得最多的是乡情散文,已出版散文集21部,约400万字。我从1958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是写民歌,也逐渐学写散文,写得最早的一篇是《老龙湾》,1961年9月23日发表在《昌潍大众》报上,第二篇是《沂山游记》,发表于《昌潍大众》1961年12月5日,又写一篇《山里明湖》(指冶源水库),登在1962年4月14日《昌潍大众》,同年8月4日又在《昌潍大众》登了一篇《故乡的瓦罐盆》。从80 年代初,对写乡情散文产生极大兴趣,觉得自己对农村生活熟悉,对农家小院的事情积累了不少素材,70年代末异想天开的写了一篇《蚕姑》散文,发到天津《散文》月刊,被发表了,后来《人民日报》也采用了。80年代,《散文》办得很红火,我投寄的稿件,《散文》主编石英亲自编发,我感到太幸运了。便集中精力写乡情散文寄给他,整个年代给发了30多篇,凸显的特点是乡情味都很浓。《浓郁山乡情》《金色的柿乡》《瓜棚甜趣》《老农的野餐》《捉山蝎》《春山梨雪》等,都是写得农家事,抒发的农家清,在写作水平上不是多么高,主要是写了独有的感觉,引起了编者的重视,受到青睐。由于散文发稿多,造成了影响,在全国不少报刊发了我的散文,数量达到一百多篇,正逢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要出散文丛书,我便申请出了一本《沂蒙风情》散文集。这样一来,我写散文的劲头越来越大,于是走上了写散文的正规之路。

我是出身农家的人,生在农家小院,成长在农家小院,上出学来参加工作,先在沂山东麓一个小山村教学八年,后调县机关工作,当过县委新闻秘书、报道组长,后在宣传部分管新闻文化工作,经常接触农村,所以对农村的事,农村的生活,了解深入,感受颇深,这就为写乡情散文打下了基础。我写的乡情散文,投寄报刊社受到了许多名家承认,喜欢给予发表。上海大学原教授、文学院院长王光东,在山东作协办的刊物当编辑时,给发表了《故乡的蝉歌》《连阴雨》等散文,他对我的乡情散文,评价说:“冯恩昌是一位执着于抒写乡情的散文作家,他从写诗到创作散文三十余年,笔下尽是沂蒙山乡的优美风情。”原山东大学教授吴开晋说:“恩昌常把儿时的生活体验、切身经历,同今天故乡面貌的变化联结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浮想联翩的,组成一幅幅带有立体感的乡情图。”原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孔子研究》主编王大千先生,坦诚地说:“冯恩昌在农家小院诞生,在故乡的山野间长大,故乡的风土人情铸就了他沂蒙山人淳朴的气质,清冽的山泉水浸润着他深深的乡情。”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千真万确的说出了我写乡情散文的真谛。我能写出一些读者喜欢的乡情散文,就是因我扎根于沂蒙山乡,这里的山水田园养育了我,父老乡亲培养帮助了我,使我在写作中每一句话都倾吐真情。

我写乡情散文,开始就不是随便一写,事先读了多遍朱自清、杨朔等名家散文,并学习祖辈冯惟敏文章的文风和风格,把握住了以下三点:

一、在选择题材中,确立好主题思想。在深入生活中,发现好的题材,新的亮点,要确定正确的主题,行文中紧扣。主题要体现时代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发性。1987年3月,我在天津散文发表一篇《老农的野餐》,写了几个老农富裕了,带着烟酒食品,去风景秀丽的山野里,共聚野餐,酒顿饭饱之后,个个精神振奋,拉琴唱起京剧来。主题反映了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家家富裕了,扬眉吐气,出现了新的生活面貌。听到一些读者好的反映后,我觉得此文的主要特点是主题思想瞅得准,切入了时代脉膊,故事本身又有时代感。

二、结构严谨,坚持多写短篇。初学写散文,往往写记录式的文字,顺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下来,不用费多少功夫就能写出一篇。但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松松垮垮叙述缺乏凝聚力,只能叫做纪实散文。由于重点突出不起来,文字弄不好拖泥带水,寄到报刊社编辑要大改,谁愿找这个麻烦。故,写乡情散文,我认为应多写短篇。要短就要结构严谨,也就是确定文章的框架,根据材料定房子盖多大,不能虚设,把规模故意扩大。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存在的问题是短不下来,开了闸留不住脚步,一泻就是万言,谁喜欢读呢?

三、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这是写乡情散文一大特点,有一些散文所写的事情不错,但是语言深奥,很多语句故意拽文,让读者走进云里雾里,本来很明白的事,这么一写反而不明白了。我写乡情散文,全是普通的语言,没有朦胧的句子,喜欢语言的美,反映意境的深。文章的新意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令读者含蓄在思考中。

在我人生的创作盛期,发表过五六千篇散文,有的发表档次高,在回想中分析,不是我的乡情散文,写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写作水平高,而是把浓郁的农家生活,写出了新鲜时代,篇幅不长,语言精练,有自己独有的散文特点。

本文地址:我写乡情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天津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我与小院散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