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我创作“高产”的体会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5-03-05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最近以来,我考虑到自己已到90岁高龄,身体状况尚好,但文学创作的精力怎么也不行了,也很难求精美锐气了。故而想到在有生的晚年,把一生写的作品搜罗整理一番,归到哪些报刊发表的,数量的多少情况如何,发表多的报刊,原因在哪里?也为创作的后代,提供一点发表经验教训,以不断打开创作新局面。尽管我走的文学之,与时代有关,适于过去不一定适于现在,可是有些做法还是管用的,我写出来请大家参考。进行文学创作有些基本观点是永恒的,永远不过时的,每一个创作的后者,还是必须发扬传承的。就拿在创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说,无论谁都得具备这一风格,因而文学创作的新形势千变万化,总的前进观念是不会变的。

这个阶段以来,我对自己发表的作品,有的重新登记记录,有的翻阅了大量报剪,像某些报刊汇集重登记录,但整理还是很不全面的,还是选择了一些主要的作品,有一些小文或主题不重要的,就没有再进行登记。从整理情况来看,确实我的创作情景,是一位“高产”作者,一生写的数量真不少。不过自己分析看来,毛胚的东西太多了,虽然不少篇得过奖,经挑选编成了几十本书,可与同龄的作家诗人们比起来,我的作品显得多而乱,垃圾作品不少,真正被读者公认的好作品寥寥。在一生漫长的创作中,在整理中进行回顾,确有一些体会。

写作“高产”的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力强烈,对新事物有好奇心。我在日常搜集素材中,不管走到哪里,发现什么事情,总是想探索一下。有一些别人不注意的事情,我却觉得有新意。说个很小的例子,我春天上山观花,看桃花开几个瓣儿,经细查都是5个瓣儿,杏花是一团花不分掰。这虽是一件生活小事,不亲自看就弄不清楚。有一些作者,容易走马观花,调查不深入,缺乏新发现。有一次游山玩水时,在路畔柿子树上几只鸟儿啄食柿子,我觉得挺奇怪,初冬季节柿子早已收获完毕,为啥鸟儿在树上美餐呢?我想到了,可能这年柿子大丰收,摘柿人故意留下让鸟食用。我写了一首小诗《冬柿》,读来就有些新鲜感了。我觉得写作“高产”是对创作的深沉爱好,是专心搞写作的表现,是为写而实践和努力。这样一来,作者积累的素材就多了,就有写不完的作品。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天天练笔,有新东西写,成稿后发出去,有天天被发表的可能性,操笔也没有冷落感,没有停笔不写的想法了。我觉得写作“高产”,有着极大的好处。

创作“高产”,是跟随时代创作及时的表现。我们所写作品,大多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作者有高产的习惯,就会研究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后发生的新变化。我在农村改革开放时期,对实行家庭承包制,农村呈现的新面貌,农家的新变化,观察生活细致,搜集的素材丰富,有自己新的领会,写出了农民扬眉吐气的新状态,对党的真情实感,故写出了《醒了的山村》等一大批诗歌,发到了全国各地报刊,采用了很大的数量。这个时期的高产,得到了发表档次高的收获,使自己一生的创作,出现了高峰。也可说,这一段高产,开创了我创作的新天地,打开了新局面。这就叫创作中的飞跃,也适合一个作者,创作的发展规律。正因为创作高产的精神和毅力,才取得了最后的创作成就。

创作“高产”是勤奋努力的表现,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辉煌的事业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干出来的,发表作品的数量多,无疑付出的劳动也多。高产者成天忙忙碌碌,很少有休息时间,有人说,高产者走路也在考虑写作,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干事情要成功,就要费时间,时间出成绩,努力结硕果。我的诗文发表多,不是自己比别人有才华,不是自己本事大,而是靠勤奋和努力,少休息,少睡觉。取得成就必须有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吃苦受累,好事不会自己来,都是自己创造的。高产也是这样,一篇作品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自己不主动苦干,“高产”就出不来。

回顾我的“高产”创作情形,我觉得取得显著成果是主要的, 缺点如有名家所言,你一生写杂稿太多,忽视了写系列作品,影响了成就和声誉。但总的来说,一个作者勤奋努力,一生进取,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是正确的观点。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北京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