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人到90岁高龄就没有创作能力了。但不完全是这样,也有少数诗人作家一直坚持到老。我今年到90岁高龄了,仍然在继续文学创作,虽然没有当年创作的劲头了,可还能坚持天天写,一天写千把字的文章没问题。不过能保持当年的写作水平,勇于攀登文学创作高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在写作中养生,在养生中写作,由着自己的个性来进行。这样做也有好处,能够在人老无味中变有味,无乐中变有乐,因我创作了一辈子,达近70余个年头,有了一种人生必须具有的精神元素,就是文学创作不能停,这种习惯如有神气一般,每天到了往日写作的时间,写作“天神”就来了,笔杆不摇就觉得不顺劲了,于是乎非写不可,一动笔就有了新的生活感觉,就觉得人生有美好希望了。
不过,高龄带来的麻烦形成的烦恼,也给写作造成许许多多麻烦的麻烦,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引来写作很多不方便,年纪大了睡眠质量不佳,前列腺不舒适让人不敢久坐,便秘现象经常发生,诱发饮食忌口很严格,健身活动不能如愿进行,走路多几步都有困难。。。。。。成天这里疼那里痒,成了药罐子,柜匣里备下各种药,一有问题就得吃。这些麻烦给写作带来多种干扰。我为什么不干脆停笔呢?也许不少老人遇到这种情况,感到这种滋味,也就干脆扔掉笔杆子,整日安心养生了。可我有自己的认知和人老的进行曲。继续文学创作的爱好,是美好人生的追求,活着就有新生的希望。就像一棵老树,发芽就有生命的活跃,开花就有结果的可能,坚定地活下去,就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写作已经成了我生命源泉的一部分,提笔写作就来神气,大脑活跃起来,浑身的慢性病都烟消云散,焕发出一种写作的快感,会在一种新的生活环境里,任笔端畅快发挥,诞生作品的纯绿叶果实,写尽而后获得辉煌成就。我觉得大脑是全身各器官的总开关,它天天活跃就诞生青春的元素,使人变得老的缓慢。这样一来,我的晚年写作就停不下来,每天不写心里就烦躁,坐立不安,有一种无所事事而心境难平的感觉。一生写作养成这种习惯,长此下去记忆力衰退就慢,如此高龄遇到的事情,多数记忆犹新,见过一面的人几十年还认识,甚至能叫出名来。看来长期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力,只要不停笔就冒生命的涌泉。这种实践中得来的感悟,就成了我到老写作的信念。
写作不停,是高龄人生的青春状态,但和年轻时的写作大不一样,写作与养生密切结合是关键措施,也就是说,不能和当年一样吃苦受累,不顾休息。更不能当任务完奋斗不息,攻关不止。要把写作变成自由活动,一种娱乐兴趣,写一阵子就歇一歇,不要求按时完成,发到报刊社和网络,采用不采用不能强求,用了就高兴,不用像没事一样。由于年事已高外出不方便,看电脑和手机也没年轻人迷恋,对新时代的事情了解少,所以少参与,不能随便发表意见。要把自己真正作为受尊重的老人,尽量做到心态平和,情绪安定,热情相待诗文之友,对新生事物要看得见,能够比较理解。把写作和养生真正结合起来,甚至把养生看得更重一些,对延年益寿也许更有利。
高龄写作的滋味,好也罢,差也罢,重在自寻。我偏重有了文学创作爱好,写作诗文。要活到老,写到老,在这里我想起了名作家巴金,他只要手里提着笔,就可以写到死,他说:“我写作一不为吃饭,而不为出名。我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的是’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也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巴金先生活到101岁,光在医院就生活了十年。他是我们写作学习的榜样,一生的写作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我觉得凡有文学爱好的朋友,年纪大了最好不要停笔,要发扬写到老的高贵品质。
本文地址:高龄写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