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说,街头巷尾的小吃是对我迫切回国的诱惑,那我不会与你争辩,舍弃美食无论如何辩解都没有底气。与我相比,老伴回国与舞友姐妹们相聚,可谓最大的心愿。要是说舞蹈在她生命的硬盘里占据了全部那是夸张,但要是清空了“舞蹈”至少可以腾出80%的内存是没有问题的。
老伴与姐妹们聚会的时间一拖再拖,利用大家忙碌的缝隙,终于确定了聚会的时间,数年未见的姐妹,老伴还是按耐不住将要见面的激动的心情。穿什么衣服,鞋、头巾、双肩包还是斜挎包,细节上一点也不含糊。把最美的一面留给姐妹们。当然服饰上也要符合“大妈”们审美的标志。大红大绿,旗帜鲜明,从头到脚都彰显着爱憎分明性格。
王姐从市老体协秘书长退下来后,从没给自己放假,忙着一年一度的区、市全民健身《舞动长安》等展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为中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推广发挥了所有的余热。王勃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是王姐真实的写照。年过花甲的刘姐自打把广场舞带上了高大上的春晚,各类舞蹈大赛、大型活动的表演应接不暇,这不,刚带队从太原《全国民族舞大赛》夺冠回来,又马不停蹄又奔赴上海参加《全国广场舞大赛》,不负众望,大小赛事总是载誉而归。
未央区柔力球运动的领军人物燕老师,凭一己之力愣是把个未央搞成了全国柔力球之乡。一个月前,又在省体育场成功组织了千人柔力球展示。真可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未央柔力球的后起之秀小刘,可谓燕老师的关门弟子,翻转腾挪把个柔力球的技巧和难度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欣慰的是柔力球之乡后继有人。沈姐不亏是军人出身,带领着自己的舞队,活跃在社区、街道办、区、市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广场舞展示、大小赛事从不缺场,走进近万户的西铁社区,你可以不认识社区主任,但沈姐绝对是家喻户晓。她的付出为西安铁路局在全市树起了中老年全民健身的楷模。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服输的曾姐,二十多年对舞蹈的执着不成间断,凭借着扎实的舞蹈功底,严谨规范的教学,她的舞蹈班先后为省、市、区舞蹈队培养了不少的优秀队员。小莉、小月花也都不含糊,除却家务最大的爱好就是跳舞,而且都有一股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犟劲,旗下的舞队,每每参赛都是不可小觑的硬舞队,常是市、区广场舞大赛里的黑马。身背双肩包不是去排练就是在参赛的路上。窥视老姐妹在国内放荡不羁地退休生活,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爆棚。
古都西安万人舞动中的佼佼者凑到一桌实属不易。老伴与这些舞友风风雨雨十几年,舞友姐妹已成为老伴生命中最为至爱的亲朋了。
自打代表火车头队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健美操大赛》夺冠后,从健美操到广场舞,从藏族到蒙古舞,从新疆舞到秧歌舞,从民族舞到古典舞,从跳舞到编舞,从西安跳到惠灵顿,从不惑跳到了花甲,跳!跳!跳!跳的一发不可收拾。姐妹们在一起聊不完的话题就是一个字“舞”。
餐桌上的我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着老伴与姐妹们对曾经的美好时光和酸甜苦辣咸的舞蹈经历,分享着她们的开心和困难,分享着她们的不忘初衷,分享着她们继续跳舞的快乐人生。
退休后我俨然成了老伴的文书兼摄影,从卡片机到单反,从3G、4G、5G手机摄影功能的更迭换代,到平面媒体,数字媒体,从土豆、腾讯、优土到抖音,彩视,微视频,老伴和她的姐妹们每个精彩的瞬间都用文字和图片定格。
今天立冬了,今年的立冬可不一般,正好是难得的甲子日。甲子是花甲之首,而立冬又是亥月之首,两首聚到一起,这叫头碰头。我相信从这一刻开始,所有的磨难都将被冬藏,所有的好事接踵而至,头碰头。好彩头,祝愿老伴和她的舞友姐妹们,也祝愿全国的舞友们在舞动中活出自己跳出精彩!(张亚新)
本文地址:姐妹相聚叙舞情 快意人生无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