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的2%,惠及约1.5亿人。此次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和工资增长等因素,既保障购买力,又体现共享发展成果。调整继续采取定额、挂钩、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定额调整体现公平,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适当倾斜关怀高龄、艰苦地区退休人员。每个人的养老金增长比例因此不同,中低收入者上调幅度更高。我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2024年基金收入7.5万亿元、支出6.8万亿元,当期收支平衡有结余。全国统筹制度调剂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补助,2024年基金累计结余7.1万亿元,社保基金还有超2.6万亿元战略储备。
7月9日,西长安街西绒线银龄养老照料中心与北京市第二医院举行了医养结合服务合作签约仪式。街道代表在致辞中指出,街道已通过'养老大集'、'一键呼'、'异地康养'等举措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并将支持政策落地。医院代表表示,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将为养老机构开辟绿色就诊通道,确保老年人就医便捷高效。照料中心代表强调,将结合医院康复方案提供细致康复护理服务,实现'照护+医疗'双重保障。合作整合资源,缓解医院床位压力,提升养老机构医疗能力,为地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养服务。街道将以合作为契机,强化多元联动,探索'政府+医院+机构'协同服务路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退休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上调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养老金的2%。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和职工工资增长因素,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养老金发放保障可靠,2024年基金收入7.5万亿元、支出6.8万亿元,累计结余7.1万亿元,社保战略储备超2.6万亿元。
新华社消息,记者7月7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近日印发《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旨在健全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规范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响应程序,提高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应对处置养老机构突发事件的能力。预案中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养老机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明确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要求、事件分类分级、应急管理体系、处置与救援、善后处置与调查评估、应急保障、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事项。(记者朱高祥、魏冠宇)
财政部近日宣布2025年民生政策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增加30元至700元。就业方面,中央财政安排667.4亿元就业补助资金,实施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范围。此外,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