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赴济南培训
1963年8月,我被调入县政府人事科,任秘书工作。被上调的原因我很清楚,就是自己能写点东西,是沾了投稿的光,不然50多名教师就调了我一个。进入了党政机关,很快就参加了面上社教,先在本县乡村,1964年下半年就编入社教工作队,去了海洋县长沙铺公社小候家村,也是县委书记徐贞吉蹲点的村,到了1965年三月,调入公社矮槐树村任学校校长。一个多月后,结束留在组织组工作。1965年下半年继续参加社教到胶县张应公社,在组织组负责写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典型,写的队员魏学芝、徐元芳两个学毛著积极分子,都推广到全团学习。第二年回到胶县,三月初县里通知我去大众日报,参加通讯报道培训班。
1966年3月的艳阳天气,我带着简单行李坐火车奔赴济南。一个成长起来的庄户孩子,没到过大城市的人,第一次享受坐火车奔赴大城市的快乐,虽说是孤独一人出远门,可心里有一股喜悦鼓舞着自己,中午来到了济南。那排排高楼林立,宽阔的条条大街,流水荡漾般的车辆,让我惊心动魄,仰望不止。心想,这个闻名遐迩的泉城,真美啊!寻到和平路口大众日报社,住进了报社招待所一楼,两人一个房间,我的同伴是胶南县委秘书王明海。第二天在报社办公大楼会议室,举行开学典礼。全省四十多个学员参加,负责培训的主要负者人是王承沂女士,开课讲话的是报社机关党委书记王焕青先生。培训的方式是,请新闻名家授课,报社总编朱民的几次新闻讲课我们都听了,受益匪浅。按照培训计划,讲课、讨论、明确新闻知识,还穿插参观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著名景点。
报社的工作气氛,令人起敬。上下班、编写稿件、课余活动,要求都相当严格。每天早上,有人抱着新出版的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每人分给一份,进行阅读。还出版内部刊《青年记者》《内部参考》等。整个报社书香气息特别浓烈。
头一次来济南,对一个从农村来的青年人,真是大开眼界。大明湖,湖光山色,秀丽壮观,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致,诱人观赏不够。那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大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从地下岩洞中涌出,水清见底,水质纯净,是济南泉城的象征和标志,十分壮观。千佛山是天然的城市观景台,登上山巅北望,可浏览济南全景。报社组织我们,观赏了济南自然美景,为我们完成培训任务,添了神韵和劲头。
集中培训之后,我们对新闻工作熟悉了很多,有了实践的基础,人人心满意足,都表示为各级党委干好新闻工作。
本文地址:新闻工作三十年之二——赴济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