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悠悠往事

新闻工作三十年之十四——宣传弘扬文化户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3-05-08 15:16:10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标签: 新闻 宣传

14.宣传弘扬文化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我县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书香家庭的认识的增强,自发的冒出了一大批文化户。他们以自己的小家庭为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两三年的功夫,初步统计就涌现出八百八十个文化户。

最早的文化户要数石家河乡宝畔台村的石好德,他在石家河村北面,租了50亩大地,成立了沂蒙花石公司,办起了山水盆景展览,派出了几个小分队深入全省各大城市,造假山园林,搞起了经营活动。曾一度闹得十分红火。1985年7月我去哈尔滨参加散文诗学会年会,遇见了一位人民日报的副刊编辑,谈起了石好德这个人,他帮我研究了写作的路子,会后回县我写了《石仙小传》的散文,在1985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出来。石好德的光辉业绩,照亮了山里千万农家的心,为发展文化户竖起了标竿,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为宣传弘扬文化户,我去济南大众日报送稿,向文艺部汇报了我县发展文化户情况,不久报社派来了著名编辑王文光先生,我们一起观看采访了几个重点文化户,召开了座谈会。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写出了通讯《八百八十个文化户——山东临朐见闻》,1986年3月2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在2版头条。着重写了几个新兴的典型文化户,有名画家李达源,同儿子在七贤办起了书画院,创作书画作品三千多幅,出版了《李达源墨竹集》挂历,一家伙征订了5万本,他的名声传遍了省、市和全国。还重点写了山东著名画家吕学勤的妹妹吕丽,她在家乡杨善吕家楼村办起了家庭画展,她的年画《俺也学养蚕》《小饭橱》,曾入选全国农民画展,成为我县文化户的榜样。由深山进城发展的文化户尹炳祥,办起了个人照相馆、影视公司,成为进城独立经营个体文化的第一人,被选为全县文化户主席,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化座谈会。他为县里录制了20多部科技资料,有5部被山东电视台采用。他曾设过《临朐县电影文学奖》,拿出1万7千多元,资助了县里的文化事业。这一篇通讯文章,发表后对我县文化户和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篇写得早的震撼县、市的通讯《朵朵山花溢清香——临朐县文化户掠影》,是潍坊日报副总编辑高立基先生,同我一起写的,发表在1985年8月22日《潍坊日报》。这篇文章写文化户最早,点燃了文化户发展的曙光。文章开头写道:“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美称,随着形式的发展,文化户在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并很快发展到22个门类,880多户,其中有义务文化户,也有专业文化户,有一家独办的,也有联合体。他们像繁星坠地,遍布全县,以坚实的基础和竞争力,   跻身于城乡文化阵地之中.文化户所从事的影视、说唱、书法、绘画、装裱、烙画、泥塑、雕塑、花卉、山石、盆景、树根造型等项业务,犹如漫山遍野的山花,飘发出诱人的清香。”这篇写文化户较早的稿子,在潍坊日报显著位置发表,令全市人民刮目相看,觉得是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绽开的艳丽奇葩,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临朐在历史发展新阶段,涌现出的文化户,振兴了全县的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工作的阔步前进,为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绘画之乡、观赏石之乡、小戏之乡,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得临朐县境这个大花园 ,百花竟放,山河秀丽,散发出无限美好而幸福的光彩。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哈尔滨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