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有的说是一种特有体裁,也有的说短小的散文,就是散文诗。直至上世纪1985年哈尔滨参加中国散文诗学会年会,在会上我才弄明确了,散文诗是一种独有的体裁,全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是柯兰先生。仅这次会上,全国就有200名诗人写散文诗,山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耿林莽、韩嘉川,还有明天出版社的张寿彭和我。会上交流了写散文诗的经验,熟悉了一些写散文诗的名家,了解了各地办的散文诗杂志,已经有很多报刊发散文诗,我写了几章交给柯蓝,他给推荐到《散文诗报》《江城日报》发表了。许多报刊如《黄河诗报》《青岛文学》《山东文学》《农民日报》,都发了我的散文诗。1991年编了一本《彩色的乡情》,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2011年我出版的《小院诗选》一书,又选入158章,以后又写了近百章,都编入了其他多本诗集。
我为什么说,练笔要多写散文诗?以我的观点看,散文诗是写得很短小的散文,就一个镜头,一件小事,一个故事,而写出来。好比在游山玩水中,碰见一树一花一草一石,触景生情,可以行文,可构不成一篇散文,于是就写散文诗吧,写几章散文诗,再巧妙地连接起来,也许能成为一篇好散文。例如,我写了一首散文诗《扁豆》:“篱笆给农舍织件格子褂,扁豆扯起一条条花线,缀上白的、红的、紫的蝴蝶。”还写过《扁豆小院》:“篱笆为你扎下生命的根基,让你组成繁盛的家族。你为农家套上一个彩色的花环,农家和新娘一样的美了。”还写道:“我的诗,飘着扁豆花的清香,浸着扁豆夹浓厚的乡土味。呵,扁豆小院,我滚滚流淌的诗泉”。还写过《红扁豆、绿扁豆》《摘扁豆》的散文诗,后来对扁豆的事了解多了,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了一篇散文《故乡那个扁豆小院》,发到《散文百家》被采用了。没有写散文诗的基础,也许这篇散文不会成功。我在陪名人观光风景时,发现放蜂人的生活,流动性大,日子非常艰苦,于是想写一篇歌颂他们的散文,可全面的材料不凑手,先写了一首诗《放蜂女》,后又写了一章散文诗《放蜂》:“小辫儿一甩,牵着一群蜂,脚步儿匆匆去天涯海角,追赶花期,追赶春天的妩媚。
你,迂回名山大川,出没花海林间,放牧在故家小茅屋里诞生的梦境,放牧奇异的幻想,放牧彩色的憧憬,放牧火红的青春年华。
花的家,花的房,花的衣衫,花的梳妆台,花的天地,花的岁月,全是你经营的花的世界。
你,不就是一只采花的蜜蜂吗?酿着香甜的蜜,酿着蜜一样的香甜。(原载黄河时报)
我经观察放蜂人的生活,对他们的劳动提到高度认识,觉得放蜂人是世间最可敬的人,自己吃大苦,把酿出的甜蜜献给整个人类,这品德多么高尚啊!故在此基础上写了一篇散文《放蜂人家》,寄到《天津日报》副刊被采用了。这就是写散文诗打基础的结果。散文诗写好了,同样被采用,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我在写作中,很喜欢写小诗小文章,这些小东西往往是新发现,有着以小见大的无穷魅力,平日里我一定用功把它写好,对某些事物观察长了,占有的材料多了,再吸收写下的小诗小文章,重新构思散文,重新用功再写,确实能提高质量,写出好的散文来。
天地这么大,山水这么多,田园这么广阔,只要我们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多写些精美的散文诗,为写散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无疑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散文来。
本文地址:练笔多写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