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详细分享了老年康复对于提升晚年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有的家属朋友在后台私信询问
我妈今年刚70岁,虽然没有什么大病,但是感觉腿脚力量差了很多,抵抗力也弱,这种情况可以做做康复吗?
这里可以很明确地回答:可以,而且也需要。
许多朋友明白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但通常认为康复仅局限于术后、病后的老人。这种认识误区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那么,老年康复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
老年人宜静不宜动?
这些康复误区您知道多少
相儒养老长者康复课堂
不少人认为,老人年龄逐渐增大,肢体力量也不断下降,为了安全,尽量少动多静。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早在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其中有关数据显示,相对于身体活动较少的老年人, 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的老年人其全因死亡率, 冠心病、高血压、卒中、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患病率均较低。有一致的证据显示,安全的身体活动可以减少老年人30%的跌倒风险。
其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生命在于运动”这个硬道理均是适用的。区别仅在于,老年人在年纪、身体机能退化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而老年康复则是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方式。
老年康复,主要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的方法。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正常老化的功能退变,又有伴随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既针对老年期患病后的康复,又包括中青年残疾者进入老年期后的康复。
一般来说,老年康复要尽早开始,以便争取较好的效果。一般在老年的早期(70岁以前)就应该开始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这时身体的适应能力较好,康复运动能为功能改善带来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以下人群则是老年康复的重点服务人群→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慢性疾病不仅长期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老年康复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运动疗法、饮食管理、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老年人在与疾病共存的过程中,依然能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它不仅可能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后果,还往往成为老年人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老年康复针对跌倒高风险人群,通过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调整、家居环境改造等手段,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保障老年人的行动安全,维护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
老年康复可以通过认知训练、记忆增强练习、社交活动参与等方式,延缓认知功能衰退,提升老年人的认知灵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变化,保持社交参与感。
无论是因意外还是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术后及伤病恢复期的康复都至关重要。
老年康复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加速伤口愈合,恢复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功能重建,帮助老年人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孤独、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老年人群中是较为普遍的。
老年康复还包括心理康复,通过游戏、心理咨询、情绪支持、社交团体活动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增强心理韧性,促进长者身心和谐。
图丨相儒养老长者在游戏中进行康复训练
为解决入住长者因疾病或生理机能退化造成的肢体、认知、吞咽功能障碍等问题,相儒养老依托医联体合作伙伴——葆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科的专业力量,设立了约200㎡的康复大厅,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评定,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由康复技师围绕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心肺功能等方面,借助康复器械,为长者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康复治疗和功能性训练。
图丨相儒长者在康复大厅锻炼
相儒养老为每位入住长者赠送每月4次的个性化康复课程,同时定期邀请来自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电力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讨论等活动。
三甲医院专家
来院巡诊
自正式运营以来,相儒养老在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上效果较为显著,拥有良好的口碑,越来越多长者在这里找回生活信心,重新开启了有品质的新生活。
老年康复,不仅是老年人自身健康与幸福的保障,更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我们希望家属与长者都能正确认识老年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和参与老年康复锻炼。相儒养老也将以专业之光,照亮入住长者的康复之路,让每位入住长者都能够享有健康、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