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50年代开始写作,从事近30年新闻工作,一辈子爱好文学事业。我今年88岁高龄,仍不停笔,决心活到老写到老。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一直是个农村作者,又由自己性格和习惯决定,是一个高产作者,已出版27部书籍,约700余万字。回想起来,我的成就的取得,得到的荣誉,主要是坚持党的新闻和文艺路线,具体地说是因为接触了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出版社的编辑们,同他们结为朋友,遇到了大量的老师和伯乐,善于帮助我的好心人。我写的每一篇文章,出版的每一本书,获奖的每一份证书,里面都渗透着他们的血汗, 他们都是辉煌灿烂的灯塔,永远照耀着我的不老之心,我永远永远想念着他们。
同我结交来往的编辑,大部分属于无名编辑,他们不显露自己的名字,主要特点是认稿不认人,不要作者任何回报和报恩。我们把稿件寄发给他们,都尽快认真处理,够上发表水平或不够格,都要写信回复。我投稿最早的是《山东青年报》,那是上世纪1959年,我在沂山东麓小山村当教员,刚开始写作,受大跃进民歌影响,学着先写儿歌,看到《山东青年报》在报纸中缝采用儿歌,便写出来就寄去,想不到每次寄去,编辑都给我亲笔回信,内容有表扬也有批评,实际上是最好的写作指导,就这样采用我的儿歌《编提篮》《扁豆与葵花》《麦收歌谣》等20多首。这位编辑的行为,使我很受感动,曾专门写信问他的名字,可他始终未告诉我,直到现在我人老了,也不知他是谁。
进入网络时代,我也遇到过不报名的好编辑。北京有个“养老信息网”,我从2012年开始为其供稿,这个面向全国的园地,设有一个文学作品专栏,我一直为其供稿,编辑都认真处理,到现在已为我发稿2045篇,读者达47万,评论文章74篇,还长期为我设了“电子书”,为我出版书籍提供了极大方便,凡用过的稿件一篇未丢失。我三天两头发去稿件,每篇都給配图发表,并同全国其他作者排列前后名单。历经十几年来,编辑为我付出极大贡献,并给发过两次奖励,这种办刊方式,编辑的高尚风格,让我很受感动,我写信询问编辑的名字,回信说:“我姓张,就叫我小张吧!”这些年来,处理了这么多稿件,无一显露自己名姓。这样的编辑,多么令人佩服和崇尚他的高贵人格呢!
熟悉却未见面的编辑朋友,也有很多让我感激不尽的。八九十年代,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盛期,创作的稿件发遍了全国各地报刊杂志,采用红火时,像雪片一样的邮来,收到了用稿,却不知编辑的名字。《北京文学》原主编丁力先生,只知其名未见过面,给多次用诗,并为我写过评论,多么让人感激不尽。我的两篇编入中学阅读课本的散文《糖葫芦》《故乡蝉歌》,不是我投的稿,是编辑自己从全国报刊杂志中选用的。我未曾见过编辑的面,与其无任何关系。有许多重要刊物发表的我的作品,只知编辑名字,却未见过面。如《河北文学》发的散文《金色的端阳》,南京《雨花》发的《晚归》诗,《芒种》发的诗《朝霞》,《福建文学》发的《农家的晚餐》等杂志的编辑,我均不知其人,可说是他们看稿生情,也许知道我的名字,产生友情而采用。六七十年代《人民日报》副刊,有个老编辑易和元,给发表了《山村夜晚》《校园诗草》等十几首诗,我心存感激之情,但未曾见过面。
熟悉的经常发生友谊关系的编辑,他们的支持帮助,指明了我终生的写作道路,是我的领路人,决定了我的人生地位和声誉,《星星》诗刊副主编陈犀,既是杂志领导又是编辑,亲自为我编辑发表诗歌百首之多,其中的组诗《醒了的山村》和《春天的花轿》在省和全国获奖,使我的农家小院诗,在全国造成影响。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石英,在天津《散文》为我编辑发表了乡情散文30多篇,又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20多篇,使我在全国的文学地位提高了很多,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全国著名诗人、山东文学副主编苗得雨,是我的知音朋友,不但为我编辑过很多诗作,而且写过多篇评论,还让我担任了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常务理事,对我贡献特大,令我一生难以忘怀。山东文学杂志的历届诗歌散文编辑,都是我的好友,为我长时期内发表了大量作品,功劳巨大。《大众日报》文艺部和新闻有关部门,很多编辑都是我的好朋友,为我发表过几千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让我永久难忘。还有《农村大众》报、《泉城》杂志、《黄河诗报》《济南日报》、山东文艺出版社等,我都结交了很多编辑朋友,不但帮助我本人成就显著,对我所在的临朐县也做出了极大贡献。
拿近处来说,咱潍坊市的几家报刊编辑,历代都与我为友,原《昌潍大众》报,对我的初学写作帮助极大,后来的《潍坊日报》因我当过报道组长,后又在宣传部分管新闻,编辑先生为我发表过大量新闻稿,每年都评为先进报道组,个人评为模范通讯员。我写的文学作品,《白浪河》和《北海》副刊,发表了很多很多,历届编辑都同我结为好友,获过多次奖,对我有着不小的功劳。文学方面,《风筝都》《鸢都报》《大风筝》的编辑,都为我出力不小,我从心里感激。
谈到县里,这是培养我成长的基地,编辑是启蒙老师,县文联创办的《临朐文艺》杂志、《海浮文苑》报,以及近年来的《临朐县报《临朐新闻》报、《临朐文学》《沂山风》,网络方面《临朐微刊》《书香临朐》《乡土临朐》,以及编印的各种书籍,为我发表过几千篇作品,我在此深表感谢。
编辑是人间高尚的事业,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固守的园地、或副刊,是圣洁之地,是最文明的家园。编辑们在此显示了自己的高贵风格,把园地让给广大作者,自己不发稿件,无营私之表现,只有为公之风范,做人类的楷模,人民的表率,是最可爱的人。我从心里佩服编辑的为人,永远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
本文地址:我的编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