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办通讯员学习班
1970年初,县委报道组归属宣传部管,便离开县委办公室,搬家进了宣传部。宣传部长是当年南下干部王汝浩,他对报道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听说昌乐县报道工祚上得很快,主要措施是举办通讯员学习班。我带领两个通讯员,专程去昌乐学习他们办班的经验。昌乐宣传部副部长王松山向我们传授了经验。就是一期一期连续举办学习班,一次2至3个月,由全县各公社和县里各单位,选拔基础好的通讯员来参加,住宿招待所,每天补助三角钱生活费。这样连续办斑,就能逐渐培养一大批通讯员,逐渐形成一支思想业务过得硬的报道队伍,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会有很大提高。
取经回县之后,向领导汇报,做出了办学习班的规划。也是住宿招待所,三个月办一期,一期四至六人,发三角钱生活费。就这样我县的通讯员学习班就开始了,四个通讯员有从兰富、冯纯智、杜卫国、刘树明,由我带领下乡采访稿件,去各公社饭店住宿,费用报销。通讯员们觉得干新闻工作挺新鲜,都很感兴趣。当时交通不便,我们都骑着自行车下乡,到一个远一点的公社都住宿,然后开展活动,了解情况后,由我安排写作题目,写出来交给我,我修改后定稿外寄,乍开始很难写好,发表率一般。记得去蒋峪公社出发,住在饭店食宿,我让通讯员杜卫国写了一篇小消息《三分钱的肉丝炒辣椒》,我觉得小稿挺新鲜,被省、市好几家报纸采用了,后来我表扬了小杜,同行们很佩服,都学习他寻找新鲜题材的写作精神。这一期学习班,跑了十几处公社,都写出一大批稿件,不少被大众日报采用了,实践证明办通讯员学习班,是搞好全县通讯报道工作的正确路子。
为了全县新闻报道工作更有新发展,我向委领导提出在18处公社,都设一名专职通讯员,成为公社通讯报道学习班的骨干,或称带头人,分管新闻的领导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这件事后,顺利通过了,由县财政拨款县广播局,由广播局按月发放,给专职通讯员28元的工资。这样一来,骨干通讯员们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心情愉快,干劲很大,齐刷刷都办起了公社通讯学习班,全县的稿件数量显著增加,市以上采用临朐稿件3至4百篇,在潍坊十二个县市名列第一。这件事办后,各公社党委非常满意和支持,从此公社写报告不犯愁了,骨干通讯员成了“秘书的秘书”,用着非常顺劲,工作做出成绩宣传十分及时,比亲自向县委领导汇报作用还大。这项设施大约延续了20年,干得出色的通讯员不少的被转了干,前后有30名之多。县委曾从25名通讯员中转干6名,都逐渐进入领导岗位。办通讯学习班的举措,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新闻队伍,我县的通讯报道工作,跃居全省第一。当时,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王松山的点子,冯恩昌的队伍,巩福庆的干劲”(这三人,是昌乐、临朐、寒亭报道组长)。
本文地址:新闻工作三十年之五——办通讯员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