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在我出版的书籍中,是档次最低的一本。因我出书,从不拉赞助,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投资。我退休早,工资不是多么高,在出版书籍中,全靠自己节约攒钱,另外投一点长期投稿积攒的稿费。连续出版了几本,花了一大笔钱,1993年接着出这本,又要投资,觉得实在有些压力,于是寻了一小印刷厂,花了2200元,出版了2000本。造成了印刷质量粗糙一些,好歹不影响阅读。不过这本书的作品,我还是尽心筛选的,也编入了一些较好的稿件。编辑期间请了我的老友刘国武做责任编辑,他在潍坊新闻出版局任编务科长,在编辑文字方面认真负责是很有名的,经他精编后,我很是放心。
这本书共300个页码,分故乡篇、小院篇、饮食篇,选入了120篇短散文。特点是突出写乡情的。小院的瓜豆菜,田园的美丽风光,农家丰富多彩的饮食,都写了不少篇章。在写作上,对乡村生活体验还是细致深入的,突显了一些生活亮点,如我写的《梧桐树下的小屋》,写作中用了不少心计,写出了一个破旧的农家小厨房,住进了我和妻子和四个孩子,窄巴得苦不堪言,就这样还在梧桐树遮掩的小窗下,艰苦写作了十几年,写出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的日子,我的文学创作终于取得了一定成就。这篇稿子1990年1月3日被省里的《联合日报》采用。曾在我的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当过范文阅读。写小院的散文《我家小院》《妈妈的茶瘾》《唠叨小曲》《扁豆大嫂》《奶奶的葫芦》等,都写出了乡情特点,诱发了读者喜爱。写故乡情的散文《《春山梨雪》《牛角村的水浪花》《山中鸟声》《红叶题诗》等,都具有鲜明特点,登上了高档次报刊。
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孤独的诗魂》,我认为自己所写散文中,是出类拔萃的一篇,写了知心诗友b 兄的一生,写出了他的正直为人,倔强性格,文学创作的才华,尤其是写诗的迷恋,还有中年丧妻的不幸,晚年新婚的喜庆。这篇可说是我写散文的代表作。不是我的写作水平高,而是他的生活素材,确实感人至深。他的父亲是清朝秀才,他才华横溢,唐宋古诗他能全背诵出来。他爱好写诗有多首登上中央级报刊,同他相比,我承认脑子不如他聪明,虽然写过一些诗,但不如他痴迷。文中我这样写道:“b兄,诗瘾太盛,夜不成眠,常常踏着月色漫步山野,对着青山出神,挽着柳条絮语,仰望星河高吟,同树上小鸟对唱,与蟋蟀的夜歌和韵。他,迷了,痴了,诗这怪物把他搅得六神无主,梦中惊魂。一摞摞诗稿,堆积如山,所有墙壁全部写满,那顶遮风挡雨的旧草帽,被他写了一圈圈。诗!诗!诗!他被包围了!融化了!”对b兄的出奇故事,因受篇幅所限就写这些吧。这篇散文发表之后,他的命运红火了很长时间,后来疾病缠身而逝。现在重读这本散文集,觉得有着难得的浓郁乡情,仍有新鲜之感,我想这就是写得好的散文之特点。
在这本散文集中,第三部分写了饮食篇,在近50篇短文中,充分体现了农家饭菜新鲜、香醇、山野美味,因我是农家的孩子,亲眼目睹过母亲做这些饭菜的情景,亲口品尝过其味,故而不但能写出来,而且能突出其特点,如《插红枣的年糕》一文,我写道:“妈妈把晒干的红枣拿出来泡好,再把黍面加水和了,抓出一块放手里团弄一阵子,插上三、五个红枣,一个个凑齐一笼扇,就可上锅蒸了。”熟了后,揭开笼扇,一群红脸大汉呈现眼前,甜香阵阵诱人馋虫,年节家家蒸年糕,象征日子红火,生活年年高的意思。
这本散文集,总的来说,文章是很有特色的 读了还是有收获的。
本文地址:我出版书籍的故事 田园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