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我的读书见解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4-12-27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人们多少年来,提倡多读书,多读好书,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不过,我认为读书和写作不完全是一回事,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这样劝人读书,是让人们把读书变为好习惯。今天我要说,自己对读书的理解,不牵扯任何人的观点。如今正在流行的读书热,我都同意和支持,甚至高度赞扬。不过,拿我本身的一生的读书来看,我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我认为读书不能单纯的认为,不管读什么书,读得越多越好。我从年轻时代,从事文学创作开始,上中学时读书就入了迷,工作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喜欢读书,建国后名作家名诗人的书,我读了很多,这还不过瘾,自己订了一大椎报刊,也舍得从工资里拿钱买书,有时候拿出半个月工资买书。由于热爱新闻文化工作,又特别有条件读书看报,宣传部常年订阅着几十份报刊,还有一个阅览室,县里的图书馆也可随时借。自己的一生,几乎天天都是阅读的日子,长期埋在书报堆里。这读书看报也确实帮了我的文学创作大忙,获得了一定的新闻、文学成就。

我慢慢在读书写作中体会到,读书和写作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也不是无目的书读的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受到的启发和读书的质量。一个人博览群书是不可能的,世界这么大,出版的书数不清,天天读,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又谁能对每一本书的精神全部领会呢?从我读的书来看,多数是看热闹的,启发人生方向的,真正同写作密切联系的就那么几本。我写诗读的名家诗是贺敬之的《回延安》,还有唐宋某些古诗,学写散文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阳朔的《香山红叶》。认准的自己喜欢的书,反复读了无数遍,领会深透,受到深刻启发,真正学到本事,变成自己的写作能力。自己创作诗歌散文,能写得较好,并不全在读的书多,而在于把读书获得的知识,化作自己的智慧,而开出花结出自己的果。故而,我觉得读书和写作是是一码事,细琢磨也是两码事,读书多的人,不一定个个写出好文章来,读书和写作不能划等号。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读多了拥有的知识多,间接得到的生活多,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但不能确定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事实证明,不一定读书多的人,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高质量的作品不是从书里抄来的,是由自己的天才智慧,加外界因素,而后创造出来的。

我觉得,读书和写作是个简接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不是多读书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肚里的墨水多了,有内容倾诉了,但写出的作品是创新的好作品,是不可能的。严格的说都有别人作品的影子,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说,读书和真正写出好作品,必须有个转化的过程。另有一句劝人读书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也是间接的意思,就是说读书多了,学到了奋斗的本事,钱财自然就会来,并不是书里真有黄金屋。还流传着一句话“开卷有益”,这话不够准确,我觉得是一本好书,开卷才有益。在当今的茫茫书海之中,我的观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读书,多读好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益的书。

一个作者,经努力写出好作品,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我觉得读书仅是一个方面,还有老师的引路,伯乐的指教,朋友的帮助。因而在实践中我体会到,真正的好作品,都纯粹是创新的作品,靠资料、书籍也能写出作品来,却不是真正的流传百世的好作品。如今我们大力提倡多读书,我认为更要强调深入新生活,跟随新时代,写出真正的创新作品来。我们的作家诗人,可以仔细想一想,作品抄大量的资料,仿照了很多古人和别人的作品,修饰得再严密,一时造得声誉再高,明眼人也会看出来的。

我再一次强调,我说的这些话,这些事例,是对我自己的写作而言。我的一生写了上万首诗,几千篇散文,可真正的创新作品太少了 。我认为书还是要继续多读,但要与深入生活,发挥个人的天才智慧,时代精神,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写出真正的创新好作品来。

本文地址:我的读书见解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延安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人生一场梦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