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我向“非遗”捐书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2-09-22 10:53:38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标签: 非遗 捐书

今年8月31号,对我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为我举行捐书仪式。我是2015年,被潍坊市评为冯惟敏传说传承人的。我从事文学创作开始,就以明代著名散曲家、我的祖辈冯惟敏为榜样,苦学他的散曲小令风格,一直写农村乡情诗歌散文。在非遗传承评选时,评委主任说:“我们整天读你的作品,应该评你。”当时,我曾表过态:“我是学冯惟敏著作和人品的作者,我要继续努力,多写传承他的乡情作品,献给读者。”我创作60多年来,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一直学习发扬冯惟敏作品的田园风格,写诗歌散文,可以说学到了他的作品乡情风味,和雅俗共赏的作品特色,到现在为止已出版26部专著,共700 多万字,评为传承人后,特意出版了一本《冯惟敏传承诗选》,为冯惟敏故居——老龙湾风景区,写过百多篇(首)诗歌散文,写学习他的格调体会和论文50多篇。在捐书仪式上,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咏梅为我颁发了捐书证书,还上台作了表态发言。

我一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写乡情诗歌和散文,冯惟敏的《海浮山堂词稿》一书,拥有他的172首散曲小令,是我最喜欢读的作品。1981年县新华书店进了10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我骑车百里进城买到一本,视为阅读的珍宝,经常翻阅学习,50年来,我一直保存良好。他这本书,写得是居于老龙湾的生活,写幽雅风光,家乡风情,亲朋友谊,对农事的关心,真实的反映了农民心声。我从年轻时代,就羡慕老龙湾风光,一生不知逛过多少遍了,每次都感到新颖有趣,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冯惟敏的作品韵味,我一次次深入这里体验生活,写了很多传承他的田园风格的诗歌散文,每次观后都有新的灵感,得到可喜收获。如写他的书斋《江南亭》曰:“海浮山下,龙湾之滨/坐北朝南两间茅屋,历经漫长岁月风云/至今挺立着一个身影,体现着冯氏家族之灵魂/简陋朴素江南亭,我又听见冯公读书的声音/看见他写’海浮山堂词稿’时,那沙沙疾书的笔劲/每一首小令都那么精彩,扬洒着农家人的真心/他和他的这部著作,终于被中国文学史载进/成为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冯氏文学世家代表人/啊,青春不老的江南亭,永远辉煌着这片瑰丽风景。”我的一生出版的20多本诗文集,对老龙湾和冯惟敏都有特别的记载。传承冯惟敏的作品和他的做人,我觉得主要是继承代表他人格道德的作品,回顾自己创作历程,总算学习到了他的一些作品神韵,又写出了新颖的乡情作品。

我把自己的著作,捐赠给县里非遗中心,这是很好的归宿。是传承冯惟敏传说的具体体现,也是本人的一份贡献吧。让我们冯氏文学世家的传承作品,一起在历史上熠熠闪光吧!

评论
分享
QQ空间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潍坊市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