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新闻报道育人才
新闻报道这个行业,虽不像正规学校,一期期的培养学生,但进了这个行业之门,也如上学一样,拜师学艺,获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成为文化人才。在写稿的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钻细研,经过较长时间锻炼,自会成为写作“状元”,国家栋梁之材,为人民做出重大贡献。
我县自成立新闻报道组之后,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写作人才,形成了一支思想文化过得硬的新闻报道队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举办通讯员学习班近百期,培养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通讯员500余名。进入了新闻报道这个培养人才的专业学校,报道组的成员,就是学习的最好“教授”,指导通讯员采访、座谈,搜集写作素材,帮助出题、构思,研究写法,进行修改,可以说手把手的教导,故而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我县的通讯员大多数是农民出身,经学校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但缺乏写作水平,进了新闻这个学校之后,可说灵犀一点通,顺水推舟的发挥个人才华,由不会写稿,三五年的功夫,写出高水平文章,有十几名通讯员登上了人民日报,登上省、市级报刊的占到90%。这些通讯员写作水平提高了,不但能写通讯稿,给领导写报告、总结典型事迹,都成了机关单位的写作高手,引起各级领导重视。这样一来,为他们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新闻报道犹如一道金桥把他们输送到了干部队伍,有不少做了机关单位的秘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通讯员由农民转干的大约30余名。跨跃“鸿沟”之后,进入省里重要单位,省府、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省文联、支部生活杂志的就有7名人员,达到厅级的3人,处级的4人。这些人员原来都是县里年轻的通讯员,被选拔上去的。
市委和县委,对新闻报道培育出来的人才,非常重视和使用,不少的选拔到重要岗位作秘书,进市委宣传部的曾有两名,进入潍坊日报任过副总编的3名,曾进入市委、市府的2名,进入各单位的多名。达到处级的20余名,科级的十几名。县里对报道人员特别重视,县委常委召开会议研究为6名通讯员转干,后来他们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过县委正副书记的、政协主席副主席、副县长的达8 名之多,够上科级的14名。他们为党的工作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新闻报道工作,我深感这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学校,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是攀登人生高峰的金光灿烂的桥梁,是治学修养做人的最高殿堂。
本文地址:新闻工作三十年之十二——新闻报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