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话说地瓜和地瓜干
地瓜,又名红薯。农家冬春的常备食品,有两种收藏法,一是放进地窖,可存半年,能保鲜,想吃拿出来,怎么吃都行;一是秋末收藏时晒成瓜干,入仓收藏,可以磨粉加工食品,也可以酿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大面积种植,成了千家万户的主食,煮着吃,做粥喝,瓜干面粉可擀面条、摊煎饼,有的掺些面粉包水饺、蒸窝头,可说帮广大农民解决了生活困难,度过了灾荒,立下了大功。
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在沂山东麓池子村教学时,山区种地瓜正是高潮,秋末刨地瓜 ,山山岭岭就像下了一场大雪,切晒的瓜干白茫茫,望不到边。为了趁天气好,各家各户都在坡里就地切晒瓜干,切瓜机摆得到处是,操作起来哗哗响。有一天,我外出开会,晚上返回学校,走到一个山坡,远远望见一只狼,蹲在地头路旁,吓得我两腿发抖,不能前行,可向前只有一条路,于是硬着头皮向前闯,到了跟前一看,原来是一架切瓜干机,望远处一看,还有很多这玩意,这是人们第二天还要切瓜干,放在地里再用的。天天机器响,银雪漫山涯,这景象要延需半月之久。我教学的这一方山土,由于地瓜种的多,日子总算过得舒畅。
当年我县秦池酒厂的串香白酒,就是主要以瓜干作原料酿造的,酒感甜香不上头,曾经多年成为酒厂的当家酒,销售量很大。那时候,县境南部山区几乎都仲地瓜,秋天晒瓜干整个山野都变成了银色的。我县村村镇镇的供销社、小卖部,全部卖串香酒,没有钱就用瓜干换。50年代,我爷爷还在靠大街的一间门头,开了个小酒铺卖酒,主要是挣出自己的酒钱来。爷爷每天都喝小酒,非瓜干制作的串香不喝。一壶二两入肚,她的精气神就来了,还自拉自唱京剧,表现的洋洋得意。后来我父亲也喝出了酒瘾,孙子出差捎回一桶五粮液,他喝了后说:“这酒还不如临朐串香呢!”,我也喝过瓜干制作的串香白酒,为它写下一首小诗:
家传好酒
储存串香七八坛
专供家中设酒宴
祖孙三代喝不够
国酒茅台也不馋
父亲膜拜敬酒神
当家酒魂往下传
如今,农家生活富裕了,种地瓜的农户少了。回顾起来,大量种地瓜,帮农家度过了生活难关。种小麦、玉米、瓜豆菜,越来越多,地瓜却成了稀罕物,逢年过节变成了礼物,还有做烤地瓜生意的,高级宾馆把它作为名肴。地瓜养料丰富,少吃点对健康很有利,它又是制酒原料,我认为应多种一点,多晒些瓜干,把我们的生活调剂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地址:田园进行曲——话说地瓜和地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