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2025年已到90岁高龄。从身体状况来说,身板仍硬朗,能走路,说话清楚,别人说话能听见,也能干些轻微的家务活;从发挥爱好来说,大脑还清醒,没有痴呆感觉,记忆力较强,至今笔耕不辍,一天能写千把字的文章,常常在电脑上打出字来,接着发稿。当然,到了这么大年纪,慢性病是存在的,但能维持自由活动,生活能自理,年龄不饶人的现象存在,走路慢了,走一走就要停下来歇一歇,疲劳明显多了,得多躺一躺,休息一个时间,眼睛虽能看清报纸上的5号字,但戴上老花镜才有舒服感,消化系统不注意,时有毛病发生,但能料理缓解,与朋友交往还能正常化,没有让人觉得人已糊糊涂涂。。。。。。这些高龄人生现状,怎么来的?我想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以便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有一个幸福晚年的目的。
要有轻松平静的心态。我是一个庄户孩子出身的人,由于基因的缘故,喜欢过平平常常的庄户日子,也一直深感自己没有多少才华和智慧,一生干不出大事情来,干事容易满足,对发展前程欲望不高,刚中学毕业,就不再继续深造,回到家乡务农,不久考上了教员,分配到沂山东麓小山村教学,开始觉得有难处,慢慢山里人们对我亲切友好,相处非常和谐。这时产生了文学创作爱好,有着想成作家诗人的欲望,但没有飞黄腾达之想,自己写得文章变成铅字就心满意足了。后来调到县里工作,当过秘书,干过新闻文化工作。在整个辉煌人生岁月里,为故乡做出了一点贡献,也有了一定名声。不过我在做人的心理上,一直保持着平和心态,没有丝毫觉得自己了不起的表现。家里人都说我是个慢性子,我觉得这样的性格,能够促进心理平和,不易生气,造成身上器官平衡,我发现社会上很多天长日久不急不躁的人,活的年纪大一些。
平静的心态,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育而成的.与人打交道,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有的人私心重,有的人性子火爆,有的事事激进,有的欲望太高。我在新闻文化工作中,与人打交道很多,培养过千名通讯员,接待过成千上万名人,历经30余年的接触,人们都说我没发过一次火,一直坚持平和态度。有人直接了当对我说:“老冯,你太软弱了,我们都觉得可怜!”话说的不错,日常表现的软弱,而干事情坚强有力。生活中,引起个人嫉妒,想办法打击于我,我从来不说,忍耐过去就算了。这样做,心里不闪电不打雷,就能平平静静过去,也是保持好心态的重要方面。
养成了笔耕不辍的写作习惯。谁都知道,写作是沉重的脑力劳动,不少人年轻时爱好过,觉得挺艰难,就退堂不干了,再写就没有可能性了。在这件事上,我从20岁写作,天天写,年年写,一直未停止过。岁月慢慢久远,形成了写作好习惯,不写心里不平静,不写就烦躁,不写就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就不停顿地写起来。一写就进入另一个新鲜的人生世界,一写脑子就特别清醒,一写精气神就活跃起来。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美好的心态,动笔不愁,写着轻松愉快,写出一篇就高兴,在报刊网上发表了,就有快乐感,漫长岁月中这样的感触,就像有了灵丹妙药,大脑的活跃,引起身上各器官的活跃,就像跑步运动了一番,浑身舒适,身上的许多毛病,也就自行消失了。我觉得形成了写作的习惯和规律,心态就会保持平静而甜美,变成了促进健康的因素。从事文学创作,不是不艰难,不是不吃大苦受大累,更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事情,不少人有一种奇才。但能把写作变成养生,变成长寿的因素,是有着好心态的一种特殊表现。
要有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出身农家,本来就是穷肚子,吃好东西享受不了。我们家的人,都有多吃好吃的习惯,对酒的嗜好特别强。在我的人生历史上,也曾严重的醉过酒,不过只有一次而已,后来我接受了这个教训,从退休那一天起,彻底忌了酒,戒了烟,做到了20多年一枝不抽。不抽烟,不喝酒,只喝茶,原来的胃病好了。在吃上,曾一度因工作关系,在招待所吃的不少,对营养过胜引起的毛病,大大损害了身体。退休后,我坚持吃庄户饭,天天喝粥或吃小豆腐,从不吃补养品,吃粗粮占三分之二,千方百计多吃青菜和野菜,每顿饭不吃太饱,远离了高级酒席,天长日久吃粗茶淡饭,消化系统正常化了,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这也许是能活高龄的重要因素。生活有规律,是健身法宝,小病常有大病不生,是长寿的宝典。
人到90高龄,还能轻松愉快的写作,天天撰新文,自己打字,自己发稿,写出的作品水平虽不高,却还能应付一阵子。一年能出版两本书,大约50余万字。这一行为,能超出很多同龄人。回顾起来,主要是在漫漫岁月中,养育出了养生的平静心态,好心态加好的生活规律,人就自会延年益寿。但愿90高龄,壮志不老,继续为故乡和人民做点贡献。
本文地址:我为啥九十高龄还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