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诗的另一特点是,短小精练。古诗绝句很多,乡土诗多数写得短小。短诗意不短,三五句能说明白,就不用七八句。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有的诗人写诗时,光怕说不明白,就多说几句,就像解释一样。其实说的越多,别人越不明白,甚至觉得都是废话。还说明诗人对生活体验不深透,没有真正的新发现。这就像老师讲课,讲了半天,学生听不明白,不知所以然。如果抓住了要点,一句或几句就解决问题。乡土诗,既要短小,又要寓意深远,这就是要达到的标准。
把乡土诗写得短小精悍,就要如画画一样,尽量减少笔画,以一当十,以最少笔墨,反映出大世界。写诗就要一滴水见太阳,几句话写出完美的天下。我写过很多柳条诗,有长有短,评评八句的还是三句的好:
柳条
柳条儿
一道绿色的小溪
牵着春的浓烈气息
走遍天涯播撒诗情画意
所到之处枯萎绝迹
长出生命的艳丽
人间五彩缤纷的春天
诞生在纤纤柳条的梦里
柳条
飘摇寒风里
冰雪一冬侵
血管照样流淌春的涌动
两首诗都是写柳条,都是报春的天使,一首写得细致,一首写得粗烈,但寓意是一样的,只是诗句多少不同,我觉得第二首写的精炼,写出了柳条的顽强精神,照样完成了报春的使命,只用了20个字就达到了目的。《中国百家乡土诗选》选的乡土诗,多数精短,超过30行的很少。我写的一万多首乡土诗,超过20句的不多。
如今的乡土诗,不少的写得太长,有的写成了很长的朗诵诗。追其原因,是深入农村生活不够,对真正的乡土诗警句,诞生不出来,就凑合些句子,不能击中要害,而把诗拉长了。写短小的乡土诗,照样需要下大功夫,寻觅生活中的新亮点,一辈子不停的修辞炼句,方能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