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新楼新景新风采
故乡的农家小院,伴着我年龄的增长,由童年、中年到老年,8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彻底脱胎换骨了。土墙麦草的小茅屋不见了,竹篱笆、木篱笆、柴扉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农家人的穿戴,山杠子布鞋,两耳子棉帽,窗前的石磨,喂牲口的石槽,都悄悄去了农业博物馆。瓢大的小院扩大了几十倍,瓜豆菜的花丛里冒出二层小红楼,或多层高楼,小院内早找不到丝毫荒漠景象了。这哪里是故乡的农家小院,分明是城市人也羡慕青睐的别墅,人们梦中的仙境。
我觉得小院的变迁,首先是住房的改变。由小茅屋、青砖红瓦房,到二层楼或多层楼。开始许多人觉得住楼不方便,锄镰锨镢放楼里不相衬,收获的瓜豆菜、五谷杂粮,放楼里不够雅致,上楼下楼老年人不方便等……但在我眼里,这些都不是问题。楼下保留小院,设储藏室,上楼有电梯,这一切就都解决了。住楼有什么好处,我从实行家庭承包制,就很细致地观察过了。写过多首为证的小诗。请看这一首:
农家楼
小院长出一栋楼
红色楼顶入云峰
老农难舍小茅屋
登上新居俯瞰旧门庭
心里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幸福生活甜心胸
党的政策洒春雨
浇得山村旺楼丛
在农村自古以来,人们都住平房,只有富裕人家能住小楼,多少年来住农家平房小屋,人们形成了习惯,改为住楼都觉得别扭,老人难舍难离住惯了的老窝。也有的说,住楼后无法种瓜豆菜,任何藤秧爬上高楼是不可能的。后来实践证明,这些事都不用担心。例如怎么种丝瓜,我观后写过一首诗:
小楼丝瓜
楼檐垂绿帘
丝瓜展画卷
一棵棵阳台荡俏影
大嫂佐餐摘入篮
厨房飞扬刀版合奏曲
只闻浓香无炊烟
楼上丝瓜不染尘
今日品味最清鲜
楼层尽管高又多,我觉得有长处。住平房离地面近,到了夏天潮湿,在屋里睡觉不舒适。房间低矮不亮堂,空气也不流通新鲜。住高楼这些不足没有,有的天不开空调不摇风扇,照样凉爽。在楼上喝茶,烧水不冒烟,心情美好,方便干净。楼上阳台,建成花廊,陶冶心情,让人惬意。我写道:
阳台花园
农家花园升级了
藤叶儿悬挂楼檐
盆景展在层层花架
绽开着四季的妖艳
村姑喷壶取来天河水
细雨晨洒声声奏琴弦
花香飘溢漫房室
天长日久醉心肝
住楼更有新环境
楼台花园情趣添
有楼的小院,照样植花种草,进行巧装打扮,好比山姑美容,化装成仙女下凡,穿上时髦衣衫,会更洋气,更漂亮,更有艳美的风采。
本文地址:重写小院新感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