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写了一辈子农村题材的作品,主要写乡土诗和乡土散文。从我的作品登记表上看出来,写乡土小诗数量最多,万首有余。写的三句两句,五句六句,不超20句的最多。从内容上看,全是写的农家情,农家事,以农家小院为核心,扩展到山水田园,到整个社会的人间生活内容。从上世纪1958年开始,学写大跃进民歌,逐渐写句子一般长的古体诗,到了八十年代初,在名家诱导下改写新诗。1985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多彩的风》,1991年6月由同一出版社出版了散文诗集《彩色的乡情》,1991年7月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了诗集《山韵》。以后的几十年,出版了《冯恩昌田园诗选》《小院诗选》《田园新歌》《沂蒙诗花》《山野诗丛》等,2017年4月因评为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又由山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冯惟敏传承诗选》,一共出版了10本诗集。另外出版了21部散文集。自己回头来看,写小诗数量最多,在省、全国获奖的也是小诗,也有几十首精美小诗,编入了省及全国著名诗选,。想来,还是小诗为我的一生创作绽开了一朵荣誉之花。
小诗也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新发现,诞生小诗的灵感。有了新鲜灵感,写出来的小诗,才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灵气。写小诗,也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探索到有深度的生活,其他作者未发现的生活。只有一般化的生活,缺乏亮点的生活,没有时代感的生活。就写不出神气的小诗,出不来惊人的句子。哪怕有着震撼作者心灵的三句两句,就是一句,也要来自有时代感的最新鲜的生活。如80年代初,我写的反映家庭承包制,给农民带来的美好希望的一首:
鸡啼
等不得星星收敛笑容
等不得月亮银装卸尽
一只芦花大公鸡跳上农家屋脊
勾勾喽 一声长啼
勾出了东海红日一轮
醒了的山村
炊烟伸出热情的手臂
拥抱金色的早晨
这首8句小诗,不过几百字,却写出了小诗的神气,体现了一个大主题,写了在党的好政策感召下,农民扬眉吐气的高涨情绪,写出了农村大好时光下的金色早晨。这首诗和其他诗能够获奖,这就是原因,就是语言不多,却写出了小诗的灵气。
小诗有神气,来自新鲜的生活。人人熟悉的生活,别人写过的生活,怎么写也诞生不了新鲜的句子,诗就很难写出灵性神气来。所以,作者要深入挖掘最新鲜的生活,甚至亲自实践的生活,记得在《山东文学》发过一首,读了感到新鲜的小诗;
孵化小曲
暖炕上 洁白的梦醒了
小生命 冲破了禁固的保卫圈
嫩黄小嘴啄裂蛋壳
流出声声新鲜的呼唤
鸡雏 落草在大嫂喜悦的心野
院地,滚荡起小太阳的金环
一支浸着榴花香的小曲
悄悄爬上泡米小姑的眉尖
这首诗的来龙去脉,是我年轻时在老家,母亲在睡觉的炕上孵鸡,我夜夜睡在炕上,看了母亲对鸡的关心,老母鸡的一切动作,尤其是到了21天,诞生小鸡的时候,我一直凝视着它,啄破蛋壳,“吱”一声撑裂,跳出来晾湿,支撑起身子来,又观察了老母鸡带领幼雏,在院子里活动,捉虫的情景,一朝生出灵感写出此小诗。能发表的原因就是写得新鲜,当时未见有人写过,这就是小诗的一种神气。
写小诗出神,并非一次而成。一种生活常常要深入多次,写作多次,也可说经常在练。一种事物,一道风景,一棵树,一丛花,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年年观察体验,发现新特点,产生新灵感,写出小诗的新鲜神气来。我的大量作品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写过的小诗,常常过一段时间,有了新的感受再写,因而重复的东西很多。不过,要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写不好,不出新,就干脆别写。柳条、红叶、雏鸡、春花、垂钓等题目,我几乎写过几十遍了,还在写,直至写出新意和神气来。柳条我年年写,终于写出了新意。早写的一首曰:“春未远去 ,蕴藏在一朵朵鹅黄/在河谷之空扬洒,一缕缕欢跳的春光/鱼儿跃出水面赏景,绘成垂钓画儿一张”。隔了一段时间,我又写了一首:“柳条儿,一道绿色的小溪/牵着春的浓烈气息,走遍天涯播撒诗情画意/所到之处枯萎绝迹,长出生命的艳丽/人间五彩缤纷的春天,诞生于纤纤柳条的梦里。”显然第二首比第一首,更有新意,显得柳条更有神气,成为报春的天使。翻阅写过的小诗,觉得多练写得新鲜,小诗写好也是练出来的。
自古以来,写短诗的人多,写长诗的很少,这并不说明短诗好写,而是写诗出新很难。俗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说小诗首首出警句 ,也是不可能的。数以万计的诗人,写出万万计的小诗,真正写好的也不是很多,大部分语不惊人,诗意平平,缺乏深邃启发性,能够百年流传的小诗更少。但,把长诗写好更不容易,故还是先从写小诗做起,一个诗人一辈子努力写出几首小诗,流传后人吧!
本文地址:写出小诗的神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