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艾青诗歌馆收藏的诗集《山韵》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3-10-30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标签: 艾青 诗集 山韵

近日翻阅旧报刊,突然发现新疆石河子艺术界联合会寄来的一封信,原来是艾青诗歌馆发来的收藏证书。内容是:尊著诗集《山韵》:被艾青诗歌馆永久收藏,对您的无私捐赠,我们深表谢意。签名是: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新疆石河子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艾青诗歌馆,2022年3月18日。这份收藏证书,是对我出版的诗集《山韵》的肯定,有着高档次的纪念意义,是非常珍贵的证书。可能收到时忙碌,压在存放的报刊里了,今天的发现是我的幸运。

《山韵》是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长苗得雨先生编的中国风诗丛,其中的一本,1991年7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收入短诗300余首,共分六集:醒了的山村,小院诗情,田园短歌,农家清音,春花幽香,蚕乡情思。诗集的特点,突出了中国风,乡土情,诗歌短而精,是一本精致诗集。苗得雨在总序中曰:“从个人特点上表现出民族特点的中国诗风。”我选在这本诗集中的短诗,多是八十年代写出来的,正是我集中写诗的盛期,年轻力壮,青春似火,精力充沛,又逢适合我写乡土诗的年代,全国实行家庭承包制成果明显之际,在诗歌方面,各地报刊都把反映时代的乡土诗作为登载重点。最突出的是《星星》诗刊,在全国诗坛带了好头,拿出大量页码登载乡土诗,为我登载了组诗《醒了的山村》,为我县出版了《山东临朐诗歌专页》,登了十人百首乡土诗。回想起来,为我登诗一百多首,有的在省、全国获奖,选入省、全国最高诗选。

有的文坛名家说,一个作家诗人的好时候,各领风骚二三年。这话我认为是真理。从我写诗来看,写得较好的时期,就是八十年代,并不是越老写的越好。从《山韵》诗集来看,这些诗的特点,分析起来有“三感”:一是时代感。80年代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可说是农村最好的年代,我以此为题材写出了大量的短诗,现在读来时代感还是相当强烈。如《登楼》一首写道:“爷爷第一次登楼,脚底像坠着铅/从我家小茅屋门口到第一节楼梯,这段历史的距离磨出他多少老茧。”小诗只有四句,却反映出农家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富裕了的时代感。诗的内容写出时代感来,才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才有深远的意义;二是新鲜感。诗的新鲜感,体现了它的生命力,写不新鲜就不能打动人,也就没有启发作用。这一首我觉得写的比较新鲜:

村头小景

小桥骑着小河

清波驮着银鹅

 

牧女口唱新山歌

鹅儿 声声喊哥哥

 

水底现出放牛郎

是瞧妹啊是看鹅

 

妹妹笑望水中天

明镜里红了桃花朵

我觉得写的这首小诗,新鲜感很强烈,读了觉得很美,意境很深远,诗写不新鲜,谁爱读呢!

三是含蓄感。这本诗集,有的短诗写得含蓄一些,但不是读不懂,是让读者有所思,琢磨出意义来。请看《老农的心》一首:“种子和泥土絮语,签订丰收的合同/太阳走来作见证人,微笑着把红色大印摇动/磕吧 磕吧 田头的老农,坦开了憧憬的前胸。”这首诗经仔细琢磨,蕴含着实行家庭承包制后,老农涌现的喜悦和种地的干劲,没有直说,却有含义,使小诗更有味道。这个时期写得短诗,生活气息浓郁,短小精悍,不少语句精美,也是特点。

艾青诗歌馆,已为我收藏诗集《多彩的风》,《山韵》是第二本。这样永久地存下去,流传后人,我觉得很荣耀,也体现了在诗坛的成就和奉献。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青岛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