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
养老信息网LOGO

文学创作

一篇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散文

——读祝红蕾《鸟儿眷恋的土地》

文章来源:用户投稿 作者:冯恩昌 发布日期:2024-12-17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今日读到一篇写故乡临朐生态的洋洋万言好散文。祝红蕾写的《鸟儿眷恋的土地》,她的灵动生花之笔,沿着我县纵贯南北的弥河,叙述着几个拍鸟的名家高手的拍摄故事,以写多种鸟儿的笔触,深邃而生动地写出了故乡仙境般的生态之地。继她上了课本的《青春之光》散文之后,又一篇震撼读者心灵的好散文,即将以高超的水平,在全国造成强烈影响。

从我县《小院时光》群里,走向全国的女作家祝红蕾,她是山东省签约作家,已在全国成为著名的女作家。近来省环保局和省作协,在我县建立了生态文学写作基地,一批名作家和诗人,已来我县写出生态文学作品多篇。在本县作家群中,省签约作家张克奇和祝红蕾又走在最前列。祝红蕾这篇《鸟儿眷恋的土地》,又是一篇万言散文名著,她紧密联系故乡弥河的生态环境,以天下鸟儿来栖居,阐述鸟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发源沂山天齐湾的弥河四季清流不断,水清见底,水草茂盛,流声如琴弦悠悠之韵,故成为百鸟眷恋之地。祝红蕾写这篇散文,从文中丰富内容看出,确实下了功夫,光几十种鸟名,就难以记清楚。她探讨到了鸟的深度生活,体现出故乡生态环境无限优越。

在弥河栖居眷恋时间长的白鹭鸟,她就下了真功夫,对白鹭的栖居、活动,生存状态,飞翔姿势,鸣叫声韵,都写得有声有色,十分逼真。只这一鸟,她就耗费了不少笔墨。这样写道:“清晨日出时,弥河水面盛满了碎银,水波温柔涌动,四下里沉静肃穆,水中的白鹭时而俯首至水中,时而仰首凝望天空,似乎被日出向天地万物呈现出庄严肃穆打动,它们沉静的谛听着清晨的动静,仿佛对尘世的一切了然于胸。”我觉得作者,对白鹭的这些感觉,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细致如微的观察到的。作者写白鹭到这里并没有停笔,又引用了欧阳修的诗,李白的诗,特别是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把白鹭鸟之美,一家伙升华到高度。

我县摄影家李元俊,在故乡拍摄了几百种鸟。作者对这位爱鸟者,进行了详尽的采访 ,探讨到了人间很稀有的鸟儿,她说:“李元俊在弥河抓拍到了鸭鸥鹭和和谐相处的情景,拍到了满树黑果一样的白杨树上栖息的侏鸬鹚,拍到了西伯利亚银鸥捉鱼的精彩 ,黑水鸡夺情人拼死斗的场面,拍到了白眉鸭、10种鹬、斑鱼狗、冠鱼狗。”作者对这位拍者,采访下了很大工夫,也许陪同拍摄者,亲自精心观察过。不然怎能把文章写得这样精美。

对另一位拍鸟者马克,对寿带鸟写得很详细,这种鸟我有印象,写新闻稿时,曾去催木林场写过这种鸟,但没有写的这么生动优雅。这回她在文中写道:“寿带鸟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非绿树翠竹不居,非流水清新不育,长长尾巴飘扬,左右摇曳,绚丽多姿,超然出尘,时光为之静止,‘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

祝红蕾写的这篇散文,不是轻而易举写出来的。她不紧要采访座谈,更要顺弥河实地观察。她以人和鸟的和谐相处,写出故乡的优美生态环境。确实既有深度又有高度,题材无人掌握的这么细致深入,生态的重要性提的这么高。假如说故乡版图像人的一只巴掌,弥河就是掌上长长的那条生命线。作为临朐的人民真真有福啊,在沂山、弥河的优越生态环境中,我们天天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有群鸟为我们婉转歌唱,山山岭岭之灵气养育着我们的心神。家乡的这般美好风光,名列于全国许多县市之首,深感祝红蕾这篇散文,说出了乡亲们的真实感情,是一篇写作高水平的代言

评论
分享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